采访姜节泓, 曼彻斯特亚洲艺术三年展“天下无事”策展人

作者:Rachel Marsden 马十灯
译:Peng Zuqiang 彭祖强

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4月,我曾任曼彻斯特中国当代艺术中心的研究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正是此次“天下无事”展览的主场和主要策划机构。

马十灯:在这个群展中,你将对“Harmonious Society”最通常的理解“和谐社会”重新定义为“天下无事”,意指“普天之下无事发生”。可以聊聊你是怎样想到这个主题的吗?而它又是如何契合亚洲三年展的中心议题“纷争与怜悯”(Conflict and Compassion)的呢?

姜节泓:“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来自于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的前任领袖。它也必然成为了我们对三年展议题“纷争与怜悯”的一个回应。当我们定下这个英文题目名时,我们也在思考要如何将其翻译成中文。一方面是为了熟悉中文的观众,另一方面也是给艺术家提供一个诠释和回应的切入点。

:当把这个概念作为三年展“纷争与怜悯”的一部份时,你认为观众是否会反射式的联想到中国的审查制度和社会管制状态?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标题,它具有其政治性和批判性,但它与视觉创造力没有太多联系。我认为“天下无事”需要去契合中心议题,但我们同样也试图尝试些不同的手段,尝试直接除政治批判以外的方式。“天下无事”这一概念尽管来源于一个政治宣言和立场,但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具有其中立性和哲学性。

:运用多重策展人和多重场馆背后的策展规划是怎样的?

:我们总共有六个场馆,在最开始,我们只有一个,即中国当代艺术中心,但我们提出需要更多空间。在贮备期间的策展工作坊中,我们讨论了参选艺术家、展览场地、以及空间在历史、文化、和形态上的内涵。在那之后,艺术家们发来了它们的作品计划。最后来看,是这些计划选择了场地,而不是场地选择了艺术家。

艺术家们被要求对三个主题进行回应,首先是“天下无事”及三年展的议题“纷争和怜悯”。其次是对展场从空间上和建筑上的回应。有一些建筑为哥特式风格,另有一些则十分具有装饰性,这给展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对艺术家而言,为那样的空间创作作品也并非易事。再次就是对空间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上的背景作出回应。

策展规划中核心的内容在于差异,而不是身份。展览旨在连接起不同地域,并鼓励艺术家通过对“天下无事”的回应来制造冲突和挑战。

:那么这样的一个展览究竟算是一个调研式的群展,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评论,或是一种更为思辨式的研究呢?

:这当然不是一个调研式的展览。在西方这样的展览已经不在少数,可以说调研展在二十年前仍尤其重要价值,但如今已退居其次。以前西方很少能见识到当代中国艺术,所以“调研”展可以算得上一个信息量补充式的介绍。转眼今日,我觉得西方观众已经对中国的艺术有所了解。这个展览汇集的是一系列对当代中国的事件和问题作出的回应和反思。同样,这也是一个给艺术家创作新作品,和参与讨论一些议题的机会,而不是邀请所谓“好”的中国艺术家在西方参加展览。

:你是否觉得一些中国艺术家促使了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以外的边缘化?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在“天下无事”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成名的艺术家,还有一些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你无法从他们的作品中探测出任何所谓“中国性”。这是因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双年展和三年展的工作,他们已经逐渐变得更为自信,而不再借助所谓的中国元素或中国式图像来吸引西方的好奇心。

Harmonious Society Conference 29 September 2014 at MediaCity Salford - Rachel Marsden

Harmonious Society Conference 29 September 2014 at MediaCity Salford – Rachel Marsden

Li Wei 'A Decorative Thing' (2014) at Manchester Cathedral - Tristan Poyser

Li Wei ‘A Decorative Thing’ (2014) at Manchester Cathedral – Tristan Poyser

Pak Sheung Chuen 'Resenting Hong Kong Series' (2014) - Tristan Poyser

Pak Sheung Chuen ‘Resenting Hong Kong Series’ (2014) – Tristan Poyser

Annie Lai Kuen Wan 'Lost in Biliterate and Trilingual' (2014) at John Rylands Library - Tristan Poyser

Annie Lai Kuen Wan ‘Lost in Biliterate and Trilingual’ (2014) at John Rylands Library – Tristan Poyser

Chen Chieh-jen 'Realm of Reverberations' (2014) - Joel Chester Fildes

Chen Chieh-jen ‘Realm of Reverberations’ (2014) – Joel Chester Fildes

He An 'It is Forever Not' (2014) (L) and Zhang Peili 'Elegant Semicircles' (2014) (R) at ArtWork - Tristan Poyser

He An ‘It is Forever Not’ (2014) (L) and Zhang Peili ‘Elegant Semicircles’ (2014) (R) at ArtWork – Tristan Poyser

Liu Jianhua's 'Boxing Time' (2002) and TOF Group's 'An Ideal Field for the Perfect Battle' (2014) at National Football Museum - Tristan Poyser

Liu Jianhua’s ‘Boxing Time’ (2002) and TOF Group’s ‘An Ideal Field for the Perfect Battle’ (2014) at National Football Museum – Tristan Poyser

Wang Yin 'Bouyei Dances ii' (2013) and 'Tibetan Dances ii' (2013) - Tristan Poyser

Wang Yin ‘Bouyei Dances ii’ (2013) and ‘Tibetan Dances ii’ (2013) – Tristan Poyser

Wang Yuyang 'Breathing Books' (2014) at John Rylands Library - Tristan Poyser

Wang Yuyang ‘Breathing Books’ (2014) at John Rylands Library – Tristan Poyser

Yang Zhenzhong 'Long Live the Great Union' (2013) - Tristan Poyser

Yang Zhenzhong ‘Long Live the Great Union’ (2013) – Tristan Poyser

Yang Zhenzhong 'Long Live the Great Union' (2013) 2 - Tristan Poyser

Yang Zhenzhong ‘Long Live the Great Union’ (2013) 2 – Tristan Poyser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