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庄子遇见关系美学: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将担任2014年台北双年展策展人

据近期消息,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将担任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的2014年台北双年展的主策展人。台北双年展将于明年九月份举办。

现任法国高等美术学院院长的伯瑞奥德最著名的贡献大概是为展览《交通》所发明的“关系美学”一词,以及随后于1998年发表的同名著作《关系美学》。他与杰罗姆•桑斯(桑斯恰巧也是2000年台北双年展的策展人)共同创立巴黎东京宫并共任馆长,并与桑斯合作策划2005年里昂双年展“经验时间”,以及2009年第四届英国泰德三年展“另类现代”。

伯瑞奥德把“关系美学”定义为“将其理论和实践出发点定位于整个人类关系及其社会语境,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私人的空间的一整套艺术实践”(参见《关系美学》第113页)。这涉及到了从“漫长的90年代”开始的一些艺术家,他们为了与生活的现实产生紧密关联,颠覆或是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览空间以及艺术作品的物体性,例如克力·提拉瓦尼(Rikrit Tiravanija)的泰式咖喱,瓦内萨·比克罗夫特(Vanessa Beecroft)的模特,卡斯登·赫勒(Carsten Höller)的游乐场式滑梯、酒店房间以及吃迷幻蘑菇的麋鹿的装置(分别展览于泰德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以及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现在,这类艺术已成为一种在艺术博览会或双年展期间为想要买油画或是杰夫·昆斯的兔子的观众所提供的娱乐。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家是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他近年来在古根海姆和泰德现代都有重要展览,其中设置让表演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情景——也就是他的艺术作品。这种极其民主的形式意味着你只需加上一句“这是提诺•赛格尔的《对话》”,便能将你的任何谈话瞬间转化为艺术。

观其发展,或许可以说“关系美学”已达到巅峰。尽管“漫长的90年代”还没有被完全推翻(尽管新美学或后网络艺术正在崛起),关于艺术的“社会性转型”已经出现反击声音(见克莱尔·毕晓普《人造地狱》),可见目前急需重审艺术介入社会的范围以及在数码与社交媒体时代里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

伯瑞奥德简单谈及他会通过关系美学来探索庄子的宇宙观。相信他于今年十二月份的台湾之行一定会吸引大量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