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A: 匿名的艺术家

光环(ZAKA个展)

东画廊 (上海市复兴中路1331号, 黑石公寓26室)。2012年9月7日至10月17日。

在谈ZAKA 的艺术之前,让我先讲一个和ZAKA没有关系的故事。我认识一个西方人,在欧洲做中国古董生意。不久前他在欧洲乡下的旧货市场没花几个钱淘了一叠中国古画。 一个偶然的机会,画被拿到国内的拍卖行,被鉴定为宋代绢画真品,作者是佚名。虽然不是马原、夏圭这样大师的作品,几件佚名的宋代团扇在今天中国艺术市场上还是掀动了不小的波澜,作品统统以高价被藏家收入,这位欧洲朋友着实是在古董市场上捡了个大漏。对于收藏中国古董的人来说,这批画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们是宋代的真品,至于作者是佚名对于懂行的藏家来说是将它视为收藏历史的特殊性。佚名可以说是古代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方式,尤其宋代画家们都是职业生涯,以卖画维生为宫廷和贵族服务的,身为作者的身份在创作中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理念主义对个人创造力的拥戴,让艺术家从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工匠转变成为有名有姓的个体,他的作品也成为他个人意愿和经验的再现,“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说的正是艺术家与作品表里如一的境界,艺术家带着个人天才的光环让“著名的““大师”这类的词汇充满俗气但又无不现实。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资讯及时的社会里,艺术家就是想做佚名怕也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这就更使得近日在东画廊开幕的艺术家ZAKA的作品展显得有几分精彩离奇。

严格地说ZAKA不是名佚名的艺术家,他只是一名没露过面的用ZAKA这个名字在艺术圈里打拼的匿名的艺术家。据东画廊的总监程曦行女士介绍,和ZAKA的交道是从一年半前的一封邮件开始的,这名自称叫ZAKA的艺术家请求东画廊代理他的作品,但同时表示自己不会露面。一年半来,ZAKA坚守自己的诺言,每次作品都是通过快递送到画廊,寄信人一栏空着;有时候大作品由卡车送到画廊,东画廊想从开车的司机那里抠出点信息,而司机总是态度凶凶或是一脸茫然,仿佛是受了艺术家的贿赂,严格地保持着这个关于身份的秘密,关于ZAKA东画廊只知道,他或是他们是生活在上海的男性中国人。

这一切本身已经发展成一种渗透进艺术圈子中的行为艺术了,一个玩笑?一场游戏?一个宣言?一种挑战?答案是多选择的。这个身份匿名的行动无疑是ZAKA作品的一部分,让我们在审视挂在东画廊墙上的色彩斑斓的抽象画的同时,无法不去想到隐藏在这些画面背后的那个匿名的创造者。画面密集的条纹,从嫩黄到嫩绿之间过度的初始色,有时候,颜色施在立体几何图形上,涂了色的模块又直接嵌在图案密集的纺织布上。色彩在这里成了ZAKA隐藏身份的迷彩装,象一只盘踞在树丛间的猎豹,ZAKA躲在他自创的栖息地,注视着这出由他导演的关于艺术的真人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ZAKA个展的开幕式上,这小子其实是混在人群中做观察者呢!面对观众的迷惑表情,聆听着艺术圈里的人对他的匿名行为的猜测议论,他会在不被注意的时候一个人偷着乐呢!

绘画打开地是通向这个世界的窗口,对于艺术家绘画也可以是他观察这个世界倚靠的窗边。无论方向是朝内的还是朝外的,艺术是聚集了艺术家知识、经验和感知的沉淀和再现。在当代社会里,当艺术家的创作来源越来越跨越边界,延伸到各个知识领域,艺术的承载力也越来越超越艺术家本人的经验,而带有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普遍意义。这是为什么诸如Roland Barthe这样的学者就艺术家做为唯一话语权的质疑从根本上打破了艺术家做为孤独天才的神话,“作者已死”,艺术家作品多方面的来源让做为作者的个体经验消逝在由诸多其他因素塑造起来的艺术的背景,这里包括我们观者对作品自主的解释权和参与感。

艺术作品体现的是艺术与它产生的时代和社会的态度问题。那么,ZAKA用匿名的形式出现在东画廊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无疑我们可以把他看做是面对今日越来越靠艺术家名气运作的艺术市场的一种对抗,一个关于名气的实验。匿名的艺术家能在商品大潮的艺术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吗?藏家,评论家是看艺术家的作品呢还是看这个人和他身上的光环? ZAKA 的对抗显然是计算好的,从第一封出场的邮件到首次个展仍然保持的身份秘密,一个只想埋头做作品的艺术家遵循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似乎是选择了用匿名和无名把关于作品的讨论带进画面内而不是画框外;但结果的恰恰相反其实也是在ZAKA预料之中的。在关于匿名的讨论成了围绕作品的噱头而有点喧宾夺主的时候,ZAKA会在暗地里无声击掌为自己加油吗?

ZAKA的首个个展名字为“光环”,策展人在ZAKA那些跳跃着、戏耍着却又遵循着条纹合理的重复性的彩色条块中看到了光环。关于色彩的抽象画,我们自然会想到里希特,1973年的作品“颜色图表”在颜色的的方程裂变中有秩序又随机地制造了令人炫目的颜色图标。ZAKA在色彩上做怎样的尝试?他的色彩密集的画表蕴藏着什么样的逻辑?我们只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感知。但围绕在艺术家身边有关个人创造奇迹的光环在后工业大生产和大制做的时代,在信息膨胀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正在沦为不攻自破的神话。这个“光环”的展览其实是一个关于光环破灭的展览,而它的总导演或许此刻正在他自己制造的隐蔽所,穿着迷彩服,享受着硝烟弥散后大地初始的寂静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