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群展2013“, 群展: 陈天灼、高铭研、廖斐、苏畅、小龙花、张云垚、竹子
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南京西路231号人民广场)2013年2月23日至4月21日
王慰慰最近策划的展览《存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群展2013》发掘了有趣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展示出无拘无束的才华和对形式迷人的探索。
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王慰慰过去以熟知中国年轻艺术家著称,她同样也拥有挖掘他们最具有特色的作品的好品位。王慰慰开始于2011年的群展《关注》系列非常值得“关注”。她有所节制地控制艺术家的数量——当然这受限于展览场地——这有别于在北京各种零星的“年轻艺术家”的展览。
尽管缺少完整、有力的主线,这次展览仍然呈现了不少中国年轻艺术家有趣的作品。最抢眼的作品无疑是陈天灼对物质宗教的颂歌——展馆中心有一个类似巫师的圆形小屋,黑色的墙壁装饰着各种不同的物体:面具,服装,粗糙的雕塑猴子倒立在手上,而脚平衡着成堆的器官,巨大的地毯,教你如何抽大麻的海报,迷幻视频,阳具形状的手工吹制玻璃烟枪 ——以及“阳”对应的“阴”——头被换成卵巢雕塑的女人雕塑。陈天灼奇特的“毒品商店”被散发着橙色日光的黑光灯照射,雕塑的表面以一种原始的方式被黄色和绿色覆盖。艺术家的作品以其形式上的新锐脱颖而出。这件作品延续了“双飞”中漫不经心甚至有些天真的态度,但在形式的探索上走得更远了。但当“双飞”停留在将不可一世的幽默提炼为纯供消费的趣味时,陈天灼的“朋克/大麻”美学却旨在对精神性做出评论。这种奇异的原始巢穴/巫毒神殿充当了新的现代宗教的仪式场所——一个基于心灵扩张和性的探索的现代宗教。
表面看来,这并不是一件深刻的作品,但一旦提及宗教这一话题,它便变得耐人寻味了。陈天灼的宗教,尽管有着主流宗教应有的表象,却只有极少的道德原则——这让它或多或少看起来只是像旁门左道的宗教。
展览其他部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高铭研的作品。将书变成雕塑是他从《房间404》开始便一直在发展的思路。这组新的绘画和装置涉及日常物品的变形,诸如扇子、高跟鞋和椅子。或许最具有启发的是牛奶箱/轿子,书/降落伞,以及扇子/风车。囿于缺乏更好的词汇,这些作品属于那种“异想天开的艺术品”,它们从观众的嘴角博得一笑,和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与马格利特一样,这也不仅仅是一句笑话。它事关从日常生活的沉闷中发现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想象艺术家在充满废旧物品、 播放着流行歌曲、人喊马嘶的旧货市场闲逛,怀揣这些不被需要不被爱的“旧货”,然后将它们变成件件惊喜。
(旁注:高铭研现在在Vanguard画廊的展览《生活演习》,同样以日常为线索,以天马行空的画作将物品和动物变成了有用的机器。)
竹子(Andy Mo)同样在作品“They Crossed, They Too, But He Didn’t”中使用了现成品。那是包括镶嵌着兔毛,石,金属,海绵圈的一块玻璃。它看起来像岩石和金属齿轮穿透了玻璃,而裂开的毛皮在其周围分裂。同时,皮草奇特地创造出运动的效果,好像这些随机的对象要盘旋进入无尽的宇宙。
这种运动的效应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密集的炭笔画,线条接着线条平行地重复,最终创造出大象沉睡的身体、懒洋洋的鲸鱼、密集的每分钟都在长高的一茬蘑菇。他的作品中同时有生与死、现代和原始——放佛跨越了某种时间的鸿沟。
同样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有张云垚的“黑色”系列。虽然对象相对普通,但他木炭画的技巧创造出一种美妙的天鹅绒般的质感,在形式的层面上令人着迷。
总体来说,本次展览的影响在于形式的层面。毫无疑问,他们对探索媒介的界限展现出极大的好奇,但这次展览缺乏的是对想法与问题尖锐而集中的审视。形式应当是传达某种连贯信息的媒介,但太多时候,形式被当成了目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