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熟悉物:Makha Sanewong na Ayuthaya个展
WTF画廊,曼谷(泰国曼谷10110,#7, Sukhumvit soi 51),2014.8.22——9.21
“教育应该教会你逻辑地思考。但如今在泰国,事实恰恰相反。” Makha Sanewong na Ayuthaya说。这位年仅27岁的艺术家刚从Silpakorn大学(这所高校广受敬重,但或许有些老派)艺术硕士毕业,是泰国众多年轻当代艺术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多元空间WTF举办的首个个展“不明熟悉物”展现了他对朴素物理学的惊人把控力,并将这些物理装置同这座拥有七千万人口的国家自今年5月宣告戒严后所经历的当代政治荒谬景况之担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Makha将现成物与新鲜的创造力相结合,佐以一丝尖锐黑色的幽默感——立竿见影且令人回味。
拾级而上,来到夹层中的WTF展厅,首件作品是《哪面?》(所有作品皆创作于2014年),一个粗糙木盒子镶在墙上,盒子上面有枚持续快速转动的10元泰铢硬币。凑近一点看,你会看到硬币下面有个小洞,传来一颗买来的小马达运转的嗡嗡声,揭示了这件动能雕塑的简单原理。小归小,作品奠定了展览“不明熟悉物”的挖苦基调。
小归小,《哪面?》对艺术家而言却是一封针对泰国教育体制无能的起诉书。10元泰铢的一面是泰国国王的肖像,另一面是座泰国佛塔。在泰国,公开讨论国王或信仰是被禁止的,前者由确立于百年前的君主制法律严格保护。然而即便对泰国文化政治一无所知,这枚永远不会倒向任一面的硬币仍能激起某种对徒劳无用与优柔寡断的困惑感。
同一展厅中的另一件作品《不立,不倒》是整个展览中最大型的一件作品。未抛光的木椅一把靠着另一把皆呈45度倾斜,全由不过一支铅笔支撑。泰国人可以一眼就认出这些是政府为学校教室统一采购的椅子。展览手册中的问句掷地有声:“如果你不能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又有什么用?”并挑衅地暗示Makha的作品们“描绘了那些被架空了的位置的逻辑谬误。”
作品寓意的严肃性被作品形式的游戏感愉快地转嫁中和了。这些四四方方的椅子所呈现的重复几何形态起初会令你联想到极简主义雕塑,然而这重熟悉感却被那支铅笔打破了,它成为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然而形式上却格格不入。与《哪面?》类似,即便不了解泰国国情与作品中所暗含的社会批判的观者,仍能够体会到徘徊于平衡与倾覆之间的“不立,不倒。”
平衡与失衡也是作品《无尽的失衡》之关键。这把老式秤被改装加了一个小马达,不停地前后抖动。这件衡量工具却连最基础的衡量功能也失去了,它引起了惊人的不安,艺术家对当今泰国社会之不公、不正的恰当评价令人揪心。
同一层,《高处不胜寒?》是向装置顶部岌岌可危的一把木椅的致意,它被架在一把刀的刀刃上,这把刀则插在一把工业铝制人字梯上。这无疑是全展最符号化的一件作品,但它仍值得仔细琢磨,脑海中浮现的是宝塔与宝座的图景,环环相扣的结构在构建的必要与显见的无用之间摇摇欲坠。
六件雕塑构成的展览《不明熟悉物》结构紧凑。显然艺术家的创作是从草图开始,再亲手制作等大模型,筛选出最具说服力的方案最终投入制作。或许这些作品出人意料的创作方法恰胜于其克制与简洁。
此次展览可以说标志了继其首个个展《非静物》、及2011年清迈Pongnoi社团艺术空间的展出以来微妙而显著的发展。之前的展览同样展出了日常物通过艺术家微妙的介入而呈现的转化,然而缺乏社会批判,幽默感也不及此次这般黑色,反倒更多一些浪漫主义色彩。Makha将其早期展览称作是对日常物的功能的转变,而“不明熟悉物”则是对日常被视作无用之寻常物的着意渲染。
Makha对实用价值的有意否定折射了当今泰国的政治局势,尽管未动空间或工作室一分一毫。但比这更强有力的是艺术家将挫败感与幽默相结合的回应,反映了泰国国民当今的一种普遍触觉。他的绝大多数同代人都生活在相似的绝望中,这种绝望来自泰国政变腐败看似顽固无解的循环,Makha却坚持保持乐观。他的创作与观看其作品的体验皆始于朴素的“找点乐子”的想法,艺术家平静地表示他在“等待属于我的时代来临,等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