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领头羊的中国大陆拍卖市场及其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二十年,苏富比和佳士得控制着中国拍卖市场,但是随着2008年艺术市场的逐渐低迷,这种由苏富比和佳士得统治的拍卖之风也开始有所转变了。

拍卖中国艺术的四大拍卖行中——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得和保利——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秋的72%下滑到2010年秋的35%,而中国嘉得和保利的市场总值由2008年春的2.84亿美元上升到了2010年秋的12.1亿美元——令人惊奇地涨了498%。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市场总值由2008年春的5.34亿美元跌到2010年秋的8.13亿美元,虽然是破记录了,却比中国境内的拍卖公司低了33%。

中国大陆拍卖行的崛起在当代中国拍卖市场份额的数据中也可看出。中国嘉得和保利的市场份额相对于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市场份额由2009年秋的41%上升到了2010年秋的56%。

单纯的看拍卖的资料和数据有它的局限性,一个原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有所差别。然而,在香港和北京拍卖的高价位艺术家作品还是有很强的重叠性。这说明这两个市场在中国高端艺术方面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在低端艺术方面有所不同。

虽然好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百万美元的拍卖记录是有香港市场创下的,但是最近的18个月的拍卖记录证明了行情已经有所改变。在最近的一次拍卖季 中,中国嘉得和保利创下了16个专产拍卖是一百万美元以上的记录,总价值达3950万美元,超过了苏富比和佳士得12个专产拍卖所创下的总值为2070万美元。

毫无疑问,拍卖行已经成为逐渐壮大的中国艺术投资客和买家们买艺术的场所。相对于那些往往由小买家占领的,而又杂乱无章的艺术市场,拍卖行的规模和声望给许多新的艺术参与者提供了足够的信心。拍卖过程中的透明价位也是买家们所看中的。

然而,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拍卖成交额的千变万化常常暗示着新的热钱的涌入以及其背后所追求的高回报。这些钱并不是冲着艺术审美去的。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就跟我们在邻国印度看到的一样。这种“高价位就意味着高质量”的概念是令人担忧的,然而它却在买家追求低价位而谋求利益,不顾艺术作品本身的质量时成为唯一的基准。那些新的买家往往因为价位的快速飕升而被蒙骗。他们不是买那些物有所指的艺术作品,而往往买那些他们认为可以再次以更高价位出售给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最伟大的傻瓜”理论,他们总是以泪告终。

那么,这种现状可以被制止吗?也许不会。当前的国内艺术市场太强大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印度的当代艺术市场规律发现这是艺术市场形成的一个演变过程——有时令人记忆深刻的教训是那些使人痛苦的例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