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 is No Issue

“ON│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2013年1月13日至4月14日

尤伦斯好像很少为某个展览兴师动众地开放其全部空间,而新年首展“ON|OFF”则是其中之一。据策展人介绍,“ON|OFF”本是一款VPN软件的图标(见“孙冬冬访谈”)。在这里被用作展览的标题必然是想唤起一些政治寓意,不过其实也并不会意味着什么。因为就像一切都有正反、开关、闭合、动静等对立关系的存在那样,而且,在展览的现场,标题所暗示的思辨意味淹没在了一派“欢腾”的气氛中。这次展览共有50位年轻艺术家参与,并且作品多以装置、互动参与、影像等非传统媒介,或非架上的形式创作。就目前国内的形势而言,在一个当代艺术不断向保守与传统回潮的当下,能出现这样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展览已经算不易之举了——尽管对于尤伦斯而言,这个展览更大的意义也许在于体现一种姿态。

进入尤伦斯大堂看到的第一件作品就是牛形的充气模型。鼓风机伴随着欢快的《斗牛士进行曲》有规律地工作着。在观众的参与下,这只牛会时而“亢奋”,时而“低垂”(辛云鹏,《没问题》,2013)。更为撼人的声响来自于这件作品对面的中央甬道,整个甬道几乎都被唐狄鑫的大型装置《逆向》(2012)占据,其中摆放着一辆似是而非的脚蹬风力车——在三轮车的背后安装了用齿轮传动的螺旋桨作为车子的动力,多台小型风车后面是一个大型的工作中的工业风机,声响正是来自巨大扇叶的旋转。尽管这件作品的体量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给观者带来了一定的震撼,但作品的观念却停留在工业化/自然力这一问题上(当然观者也可以做出更多基于个人的解读)。展出的另一件大型作品是何翔宇的《坦克计划》(2011-2013)。艺术家不可思议地用牛皮做了一辆瘫软在地的坦克。无论是在不远的过去,还是在一个领土问题被不断触及的敏感时刻,这件具有军事意味的作品也就自然而然带上了更多时代相关性。

辛云鹏,“没问题”,PVC气模、硅胶、气动设备,500 x 500 cm, 2013。

如此,所谓的“问题意识”似乎是大部分艺术家创作的主导。例如李燎的《消费》(2012)采用了苹果产品的模具和胸牌这样的现成品,指向了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血汗工厂;赵赵的《重复》(2012)是将古代佛像的残片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切割而成的立方体,用象征的形式对历史、信仰发出了挑战和思考;徐渠的作品《时间不是问题》(2012-2013)采用了每日不断更替的咖啡和纯净水,试图引发观者对于消耗、重复的劳动、价值等方面的思索。很多艺术家并没有对他们既有的作品在风格和方式上做太多改动(或其作品是以往展览机构直接提供的):李然配音风格的录像(《重新做人》,2012)、梁远苇注重质感表现力的绘画(《双鱼》系列,2012)、王光乐的《121101》(2012)等。

赵赵,“重复”,汉白玉、石灰岩,150 x 150 cm,2012。

其实这次展览并没有太明确的主题,更确切地说是一部分被选择的艺术家们实践的集合展示,“年轻艺术家”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唯一具有归纳性的策展框架。而“年轻”在当代艺术圈内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此类群展近些年也是此起彼伏。从去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到上海多伦美术馆举办的“日常观:一种生活实践”等。而各个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名单也不乏重叠之处——“年轻艺术家”已然成为了一个特定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实际上带有很强的判断性。以本次展览为例,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范围是1976年至1989年。如果仅从生理年龄段上来定义“年轻”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这意味着这些艺术家既包括“70后”也包括“80后”;而有趣的是,这两个群体也许是中国“新时期”(文革结束)以来年龄毗邻但价值观、个人境遇等各个方面差异最大的两拨人。换言之,当代艺术(或更广义的文化)领域中的“年轻”更多地是一种价值指称,它也许象征着(或被想象赋予了)反思、敏感、批判、自我、颠覆、创造力等品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