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4日至7日,第十一届典亚艺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全球25800余名收藏家、业内人士与公众纷至沓来。逾100间画廊带来了6500余件展品,总计价值逾28亿港元。展会同期,苏富比、邦瀚斯、佳士得、保利等拍卖行的秋拍预展也在香港缤纷呈现。
自2011年起出任典亚艺博联席主席及董事的许剑龙(Calvin Hui)表示:“典亚艺博的活力恰在于古今中外的融汇,在展陈上将多样的艺术精品有机地呈现给观者,让每一步转角、回头都有惊喜。对于参展作品的品质把控也是典亚艺博一直以来的坚持。”
今年不论是画廊、艺博会还是拍卖行都表现出对日本具体艺术(Gutai)的极大热情,从De Sarthe画廊举办的具体艺术展,到苏富比预展中具体艺术的专门展区,再到典亚艺博上日本白石画廊所展出的多幅具体艺术作品。画廊总监透露说,此次有52名藏家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苏富比的具体艺术拍卖专场,其中就有不少白石画廊熟悉的藏家。而随着市场对具体艺术历史的愈趋了解,来自香港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藏家也越来越多。这一曾经用身体、行为、表演介入画布与绘画过程的实验性艺术小组,在解散之后,仍以各自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深入探索,形成了各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展会上另一人气颇高的展位当属来自伦敦的古董兵器交易商Peter Finer。据创办人之子Redmond Finer介绍,“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典亚艺博,我们感受到了藏家与观众的高度热情。此次我们呈现的有来自西班牙的剑、日本的Jiari、意大利的匕首、德国的盔甲、蒙古的马鞍等多样而罕见的古董兵器,其中每一件都有着卓越的装饰细节,例如带有鲜明风格主义(mannerism)的佩剑纹饰。”
就现当代艺术而言,不乏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等“常客”;然而我们也意外地看到经营近二十年的杜梦堂(巴黎、上海和纽约)带来了陈逸飞之弟、陈逸鸣的油画作品。此外,新水墨仍是市场的宠儿,收藏的热点;安全口画廊带来的倪鹭露的简约水墨画作或能使人眼前一亮。展厅中不起眼的一片区域展出了由梁兆基策划的“诱境——装置艺术项目”,然而作品平淡无奇,无甚意思。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艺博会的负责人在展会中各自均有展位,许剑龙的3812画廊售出了多件当代水墨与设计,黑国强(Andy Hei)的研木得益明代家具展位同样多有藏家惠顾。
步入展厅,可谓繁花似锦。整体装展品质上佳,展品丰富,观展节奏紧凑。尽管行走间似乎无从分辨所谓古董、油画、当代多个展区的域界划分,然而不同艺术形制的展品交杂倒也不失为一种引人流连的做法。与笔者曾到访的专注于古董家具或古典艺术等具有鲜明面向的艺博会相较,典亚艺博的品类纷呈对众多参观者颇具吸引力;然而也恰是由于每种品类的参展商有限,因而观者若非行家、怕也难于评鉴、比较展品的优劣与价值。
今次恰逢典亚艺博主办机构国际艺展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笔者也通过采访了解到典亚艺博其实也是由专转杂的。典亚艺博主办机构国际艺展有限公司创办人黑国强是随父到港的第二代,回族人,主营中国古典家具出身。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前往美国、欧洲诸如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等国际一流古典艺术博览会参观、参展。继在港经营家具店之后,意图开拓收藏市场,并认定艺博会是打开市场面向的有效渠道,由是于2005年创办典亚艺博。
十年来,参展商自创立之初的二三十家增长至百余家,其中尚有多家连续多年参展。藏家群体由初时以英美客户为主、投资为主转向更为多元的市场分布:来自中国、香港本土、新加坡、日、韩等亚洲地区的藏家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在其背后,自2000年既已彰显影响力的“新富”一代(New Money,多从事IT与金融行业)广泛涉足收藏与拍卖市场,并以古董为重。然而随着时代变化,关注点的转移,致力于构建精品艺术交易平台的典亚艺博展陈内容亦愈趋多样:从青铜、陶瓷、玉器、家具、书籍、地图、餐具、银器、摆设等古董,到油画、雕塑、装置、水墨、当代艺术、设计乃至花艺,还有今年首次参展的古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