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届 艺术廿一博览会 伴随着观众的惊喜与好评于上海正式拉开帷幕。观众们被各个高水平的展位所震撼,而这种整体积极的回响无疑是由于观众在展前并无特别预期。艺博会策划人在公关方面十分低调,试图为这个只有29家画廊——主要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小型艺博会创造出一种独家感。其成果是一个高水平的、易于参观的小型艺博会,观众可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轻松消化各个展区,还有时间好好欣赏单个艺术作品。就整体观展体验而言,此次艺博会可谓是带来了一个摆脱了近年来“艺博会综合症”的喘息机会,尽管被排除在外的画廊多少存在一些抱怨。
此次艺博会最显著的特征,除了大小之外,应该是其纵向设置。艺博会位于外滩源区域内的中实大厦,这里距上海的历史景点外滩仅一步之遥。艺博会将各个画廊散布在三层楼内,其他楼层分别设置讲座、“中国青年藏家邀请展”、茶点区及其他区域。受电梯和楼梯的局限,这种纵向的分布为一些较大型的作品制造了困难——然而少了一些叫嚣的巨型作品似乎对展览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展区之外,修复后的大理石门厅里还有一个小型特别项目区,展出徐冰、马克·奎恩、刘伟及杨福东等人的作品。此外还有林明弘、高伟刚和劳伦斯·韦尔的场域特定艺术作品。笔者在撰稿时,一些画廊工作者表示艺博会吸引了不少来自长江三角洲的藏家(这点显然得益于艺博会的部分策划人本身也是收藏家),然而各个画廊却无几家愿意透露作品的销售情况,仍在静候艺博会最后几天的发展。

贵宾厅内林明弘的装置

高伟刚的灯光装置(沪申画廊的展位)



Works by Chen Haiyan (Ink Studio).
陈海燕的作品(墨斋的展位)

尉洪磊的作品(天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