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与开放

中国传统版画比较公认的最早实物,可以回溯到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咸通9年(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插图,到了宋元时期,印刷术的发展使得版画的应用更加广泛,传统复制木刻中创作的成分也日益凸显,明代画家仇英、唐寅等人就参与过雕版起稿创作,陈洪绶的《博古叶子》、《水浒叶子》和清康熙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更是常常被当做版画的传统而被提及。

所谓“创作版画”,或者说近现代以后版画的发展,却并非脱胎于中国古代的版画传统,鲁迅曾言“中国制版之术,至今未精,与其变相,不如且缓”[1],自20年代起,他大量编印了国外版画集并开办木刻讲习所,版画家江丰曾在《鲁迅先生与“一八艺社”》一文中回忆,“见到鲁迅先生自费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我们顿开眼界,得到启发……我们从此就下决心:放弃油画,改作木刻”[2] 。不少进步的木刻青年是直接汲取了西方版画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开放和革新品质,使版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刻下属于自己的时代标记。

四方工作室成立于1997年的北京,在经历了前卫艺术运动和市场经济浪潮之后,中国艺术正处在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交锋的所谓“转型期”,版画在80年代为了摆脱以往浓重的政治色彩而转向对材料、肌理和技法的讨论,而这又使它面临脱离现实的危险,在这个层面上讲,四方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实则是为当时落寞的版画艺术找寻破题之道,来自中央美院的4位青年教师感受到版画自身发展的焦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甘于现状而希冀有所改变的4人走到了一起,试图发现版画语言本身的可变性,进行更具社会性和观念性的表达。

相较于传统的工作室的概念,四方工作室像是一个自由的团体,形式上的松散性和包容性在使其成员在创作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而在四方工作室对外作为一个整体发声时,也更容易增加其观点的影响力。这个工作室的成员:苏新平、谭平、王华祥和周吉荣,分别从事四种不同版种的版画的创作(依次为石版、铜版、木板和丝网版),在工具、材质和创作技法上都有着鲜明的区分,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差异性表明了四方工作室的开放度和包容性,这与版画先天所具有的开放精神不谋而合,四位成员在专注自身艺术语言的同时,开始进行对综合材料的实验和探索,并更多地涉猎其他门类的艺术,苏新平和王华祥还将其创作拓展到了油画领域。

1998年5月,四方工作室在北京举办首次展览,并力邀国内外众多批评家和艺术家共同参加了其组织的“转型期的中国艺术”研讨会,这一研讨会虽然基于四人的版画创作,但指向却十分明确,就是“要引导大家讨论一些更为宏观的问题,讨论一些当代中国艺术存在的问题,比如‘转型期的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的转型’。[3]”这种开放性的思维说明了4位艺术家虽然都是受正统美术学院训练而成长起来的,但是他们并未成为完全的学院派,而是试图在在学院体制内部进行变革,姑且不论此次研讨会对于中国版画摆脱困境乃至中国艺术的“转型”是否起到推动作用,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正是具有了这种开放性的宏观审视,“四方”才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四方。

当年踌躇满志的四位青年版画家如今已经成为掌握学院话语权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版种,展厅中央的地面上绘有一个十字形的坐标,在这个坐标的原点写着“四方工作室”,四个方向的坐标指向四面墙,放射性的巨大投影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来自艺术家的近作则悬挂在投影的中央位置,这种安排看似十分巧妙且具有说服性,实则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拼凑。四方工作室成员王华祥曾在“转型期的中国艺术”研讨会上说道“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他做的工作是精神的,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这个过程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四方工作室并非其艺术创作的起点,而是作为一种精神推动贯其中。策展人试图通过一种类似文献展的方式展示四位艺术家作品语言的发展脉络,而不幸的是位于墙体二分之一高度以上罗列出的艺术家的作品和文字却更像是未经排版的文稿和插图,我们很难从中得出所谓“四个人展出四张画的理由”。观看视角被刻意拔高的同时,切断了与观者的互动和交流,“四方”的概念在这里反而变得封闭起来,在这个四方的空间中,艺术家的作品不再是为了被观看而是为了被敬仰而存在。

艺术家的作品完全按照其在学院体制中的地位进行排列,中央美院前任副院长谭平和现任副院长苏新平的作品被摆在了正对入口的两面墙,而在开幕式上谭平更是作为四方工作室代表而发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同样来自学院体系的中央美院教师,而开幕式上不少的观众则是四位艺术家的学生,展厅俨然变成了一个微缩的学院体系,版画似乎在学院中获得了胜利,这次展览也成为近亲式的艺术体系和学院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一次自我陶醉的狂欢。

(展览:四个人展出四张画的理由——“四方工作室”艺术家的语言嬗变)


[1] 朝华社选定:《艺苑朝华 第一期·第五辑:新俄画选》,上海: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5月,小引;

[2] 李桦、李树声、马克 编:《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1931-1981》,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年8月,第188页;

[3] 《中国版画》编辑部编辑:《中国版画 第14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62页.

Su Xinping, Tan Ping, Wang Huaxiang and Zhou Jirong at 17th anniversary of Sifang Studio “苏新平、谭平、王华祥、周吉荣:四方工作室”17周年展开幕
Su Xinping, Tan Ping, Wang Huaxiang and Zhou Jirong at 17th anniversary of Sifang Studio
“苏新平、谭平、王华祥、周吉荣:四方工作室”17周年展开幕
Opening Ceremony
开幕式现场
Work by Su Xinping
苏新平展出作品《表情》
Work by Tan Ping
谭平展出作品《无题》
Work by Wang Huaxiang
王华祥展出作品《耕种》
Work by Zhou Jirong
周吉荣展出作品《海市蜃楼》
苏新平(Su Xinping),《留念》,黑白木刻,33cm×40cm,1984
苏新平(Su Xinping),《肖像1号》,纸本色粉,330cm×240cm,2004
王华祥(Wang Huaxiang),《绿色背景》,木刻版画,69×58cm,199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