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勒画廊北京,(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04号,100015),2015年2月7日 – 4月12日
一直致力于雕塑创作的胡庆雁为了此次个展创作了第一件录像作品《从工作室到画廊的风景 No.1》:他背着一块画布,从工作室徒步两公里走到画廊,一路上的树影、人影投在空白的画布上,成为这部纪录短片的主要画面。这徒步行为对胡庆雁而言,似乎与他手里拿着一块泥巴捏出具体的实物形状没什么两样,材料和展出形式和背着画布行走具有同样的随意性。看似奇观式的方形钢管(《空房间》)站着、立着、躺着,在厂里不过是一条首尾相连的空心铁链,所以这次这么摆,下次那么摆,对胡庆雁来说都可以。有趣的是,作品材料中还提到了“空气”,空气将此次的多件新作品连接起来:从仿一个鼓着气的塑料袋的白石雕塑(《一口气》),到内部镂空、如一对铸模合二为一的青石雕像,都向内部中空的结构致意,还有330件锈迹斑驳的旧钢管,也是随意地堆放在地上,题为《人民》,像挤扁了只剩空气的颜料管。这对空气的浓厚兴趣,似乎是他对逻辑理性的雕塑技艺的既迎合、又远离的矛盾心态。作为一个手法出众的巧匠,胡庆雁显然不满足于做得像和形式感,“某种程度上,构建一个和原型相差甚远但又潜藏着它的某种基因的物体,比创作一个形态完美的雕塑幻像对我更具吸引力。”他请工厂工人烙铁管、钢管,或自己磨木料、假木纹(《柴火》,堆成8立方米的立方体,形制很极简主义,让人想到巴尔提.卡尔典型的立方体雕塑),或请母亲画格子布,或索性把铸铜浇灌的枝干状的底座挑拣来放进展厅(《无果之树》)。不过这些作为观看的对象,撇除一切言说和意图,仍旧是形式感强而且美观的造物,延续着我们所熟悉的审美习惯。好像艺术家朝着它们吹了一口气,就能活转过来似的。